2021年开始,别因畏惧冲突,消耗自己的尊严


前几天看了梁文道vs李诞的《佛系中年x佛系青年》终极对谈,李诞表达了一个疑惑,“我看您的视频,从来没有看到过您愤怒,或者说说重话的时候都不太有,更常见的是很温和、笑呵呵,所以您是压抑自己的脾气,还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化解了”。


梁文道说,“我常常批评很多东西,对很多事情有很多意见,但问题是我提出批评不一定表示我必须动情绪。当然我也有脾气,我也愤怒过,我的同事也见过我发脾气,可是我极少发脾气,我自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温和的人,因为我没有那种太大的情绪波折,遇到一件事情就狂喜狂怒。”


李诞接道,自己这方面还缺少修行,发脾气的次数不是很多,但会沮丧、会愤怒,看来即便已经很佛系,毕竟还有青年的血气方刚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愤怒。



比愤怒更可怕的是,忍住愤怒


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·戴博德写了一本给普通人看的心理学入门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治愈了很多抑郁症患者。



主人公蛤蟆深陷抑郁,在朋友的安排下,找苍鹭进行咨询。苍鹭在蛤蟆愤怒的边缘不停地试探,但蛤蟆却很娴熟地压制住了愤怒,这个细节被苍鹭捕捉到,苍鹭一而再地通过让蛤蟆回忆童年往事来正视情绪。


心理学家认为,习惯性压制愤怒,可能来源于童年亲密关系中的防御行为。


蛤蟆有一位严厉,易怒的父亲,母亲只听父亲的话,即便父母有言行令他感到失望、愤怒,但他不敢发泄怒火,而是压制愤怒。

蛤蟆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生气了,他就会受到惩罚,结果就是他吞下怒火,却化成内疚。



压抑愤怒会引起一系列的机能障碍,心理治疗师包罗·奥斯特说:

压抑的怒火会回转头来对自身进行攻击。长此以往,我们的身体就该遭殃了。


愤怒是一种基本情绪,它并不可耻
愤怒和快乐一样,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,这并不可耻,它代表一个人的底线和原则,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说明我们被触碰到了内心的一条警戒线,跨越过去将会侵犯到自己,所以,愤怒代表的是一个信号,提醒我们需要自我保护。
不分场合的认为应该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有毒鸡汤嫌疑,它不适用于所有人,也不适用于所有情况,因为有些人可能并不配,而有些情况是退无可退之时还是会面临关系的瓦解。
蒋方舟在她的文章《三十岁才明白的事》中,也说到了这个问题:
不要因为畏惧可能的冲突而放弃表达。

如果对话者是可沟通的,那么只有持续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,才能让沟通继续下去;如果对话者是不可沟通的,那么说明他挑衅你只是让他自己过得舒服,而并不关心你的想法,那么只能让他过得更不舒服,才能抑制他挑衅的冲动。

我后来发现,‘求战者安,求安者亡’的道理对人生的选择也有用。

我之前以为取悦他人的欲望是种虚荣心,后来我才发现有时候是因为不愿意触怒他人,不愿意在冲突中消耗自己的心神与精力,结果却是消耗了自身的尊严感。


表达愤怒,是抑郁走向康复的起点
再回到蛤蟆的心理咨询上,成年之后,最爱对他发火的除了父亲,就是獾。又高又壮的獾,曾经阻止蛤蟆沉迷汽车,獾对蛤蟆进行了一番道德谴责,让蛤蟆当场悔恨落泪,发誓要改过自新。

从精神分析早期开始,许多理论家和临床医生就认为:无法应对愤怒,与抑郁发作有关。

对獾的不满让蛤蟆觉得难受,这种难受慢慢变成了对自己不满和内疚,如果“我不这么小气”、“我大度一点”、“我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”就好了,开始怀疑自己,觉得自己不够好,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,开始形成了一种认知上的割裂,但自己却毫无察觉地沉浸其中,这也是上文中蒋方舟提到的“不愿意发生冲突,结果却消耗了自己的尊严”。

犀利如苍鹭,他对蛤蟆循循善诱,引导蛤蟆学会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,帮蛤蟆疏导和父亲的关系,和獾的关系,但咨询快结束时,苍鹭一系列的问题激怒了蛤蟆,他冲苍鹭发了一次火。


“你好像总要让我承认错误和失败,可你从没直说你是怎么看我的。

有时候,你那样子就像我父亲。我想我受够了。

告诉你,我受够了你一堆该死的问题。”



蛤蟆虽然觉得自己顶撞了苍鹭,并且言辞粗鲁,但他突然感到再也不用扮演那个卑躬屈膝的角色了,他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,还能说得掷地有声,虽然他明白,这么做可能会引发新的状况需要他来处理,比如,需要处理的第一个状况就是此时此刻怎么面对苍鹭。惊愕了片刻苍鹭意识到这是蛤蟆的转折点。


蛤蟆回家后,变化非常大,他开始积极处理了那些拖延的公事,安排了很多会晤,他也思考了和苍鹭的关系和那天的冲突,这一次他确定自己的感觉,他不内疚和自责。再见苍鹭时,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,蛤蟆慢慢变好了,虽然在学会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上,他还要多加练习,合理表达愤怒在另一个维度也可以理解为积极沟通,非暴力的。



怒火的背后总是隐藏着痛苦,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发脾气也是愚蠢的。 ——心理治疗师包罗·奥斯特




最后要说的话:
梁文道一句“不需要动用情绪”,感觉他的理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,我不觉得是因为年纪长一些所以对世俗看得淡一些,这只是他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已。
李诞虽说有沮丧、有愤怒,但他说“我挺珍惜这些情绪”也道出他能够正视这些情绪,还觉得有点小情绪很可爱,嬉笑怒骂的背后有着极强的分寸感,口头禅“还行”就是他对人际关系的态度,而蒋方舟会更加泾渭分明,“只能让他过得更不舒服,才能抑制他挑衅的冲动”,她还会用某种冷漠的方式处理关系,“我不必在说话之前,就过分顾虑对方的反应;当我因为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,导致对方受伤或不悦,我不必恐慌性的补救”。
不敢愤怒的受气包,这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共鸣,但是捍卫自己底线的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,需要自己不断探索,就像以上三位不同的表现,还有蛤蟆最后的爆发,挑战的过程也是成长,结局也一定会很甜。㊗️各位在2021年,心想事成



关于入眠asleep



「入眠asleep」推出了一种全新的AI数字疗法,采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,针对慢性失眠中认知、行为和心理进行干预和重建,调节睡眠节律。
aiCBT-i是基于海量失眠人群的睡眠数据和行为数据,根据不同的个体因素制定千人千面的睡眠改善方案,并根据用户的睡眠数据变化,优化治疗方案。我们无需人工测算,由上千个决策点迅速匹配精准的方案,让失眠患者可以在线治疗失眠。
点击下方「入眠asleep」小程序 不用吃药,无副作用治疗失眠


版权申明: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参考:罗伯特·戴博德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;简单心理《“我很生气,但我不说”:如何体面地表达愤怒?》;灼见《聪明人如何表达愤怒》;看理想《李诞vs梁文道:「临时」的人生才值得一过》;蒋方舟《三十岁才明白的事》 图片来源:网络



“42天,不用吃药,治好失眠” | 失眠治愈者真实分享
两招解决:晚上睡不着,早晨起不来 | 失眠治愈者真实分享

微信号:go_asleep
长按关注:asleep 帮助你管理睡眠节律,健康入眠
在看点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