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雨天喜欢睡觉,原来有科学依据

前几天,「入眠」辅导班里的小伙伴说,阴天的早晨不容易早醒,醒了也更容易入睡,还有的小伙伴说,一到下雨天,就像被催眠了一样,特别想睡觉。
很多人都说,下雨和睡觉绝配,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
雨天含氧量低,交叉神经低迷
天气晴朗时,植物进行光合作用,空气中含氧量较高,人体的交感神经就会很兴奋,活动意向积极。
阴雨天时,阳光不充足,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,或者进行得不充分,空气中的含氧量就低,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,容易感到困倦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
光线暗,褪黑素分泌多
人体的松果体分泌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激素——褪黑素,它的特点是在黑夜或者光线暗的时候分泌。
雨天或者阴天由于乌云将阳光挡住,环境变得昏暗,这时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增加,让人体产生困倦。
所以,很多对光线敏感的人,夏天会比冬天早醒,卧室如果朝东南方向,也容易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提前醒来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淅淅沥沥的雨声有助眠的效果
下雨天在家,因为被限制住出行,待着待着还容易犯困,下雨仿佛是个“天然催眠法”,很多人一到雨天就喜欢睡觉,如果周围有流水声、鸟鸣声,睡眠会更香甜。
这是因为雨声、流水声、鸟鸣声等来自大自然的这些声音接近白噪音的声音,可以帮助放松身心。
接近,那什么是真正的白噪音呢?
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(0~20KHZ)内都是均匀的。在一些西方国家,很多接受过白噪音治疗的人形容它们听上去像下雨的声音,或者像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,再或者像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亦或是高山流水瀑布小溪的声音。
但自然中,绝对理想的白噪音是不存在的,下雨声、森林虫鸣、山间鸟鸣、流水声都是“类白噪音”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天气、季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,但是「入眠」建议,想要减少外界环境对睡眠的影响,应该尽量保持在相同的时间上床、起床,因为睡眠需要“常规”和“单调”,它不喜欢折腾,如果夏季早晨,因为光线太强提前醒来后无法入睡,就起来享受这多出来的时光吧。
白天感到太困无法坚持可在中午小睡20~30分钟补充体力,如果能坚持不睡到晚上,你会发现第二天会睡得更香,并且睡眠动力强劲也能减少光线对睡眠的影响;另外夏天也容易下雨,要尽量控制下雨的白天不要昏昏欲睡,以免耽误晚上的好睡眠。
版权申明: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推荐阅读
浅睡、深睡和做梦,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
失眠的痛苦,经历过,才知道!
失眠患者应该戒掉的8种行为 微信号:go_asleep
长按关注:asleep 帮助你管理睡眠节律,健康入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