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褪黑素适合哪些人群?
褪黑素这种化学物质自1950年问世后,全世界曾兴起了一股热潮,但随着各种充分的研究和患者服用后的表现,这股热潮又逐步褪去,欧洲很多国家认为使用褪黑素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,不得在药店自由销售。
目前,国内外比较公认的,褪黑素适用的状况和人群是以下三种:
1.需要倒时差的出差人士;
2.睡眠时相后移:晚上没困意,天亮却很困的人群;
3.人体在35岁以后褪黑素水平逐年下降,因此它可能更适合治疗那些衰老相关的失眠。
如果睡不着是因为焦虑或者其他躯体疾病导致,那它就没有那么好效果了,而且长期服用褪黑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验证。
所以,想要吃褪黑素助眠,先搞清楚褪黑素是否真的适合自己。
2
为什么现在年纪轻轻
自体褪黑素分泌不足?
先来弄清楚人体是怎么产生褪黑素的?
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上有这样一幅示意图,阐述褪黑素产生的原理再明白不过了。
光线→ 视网膜→ 下丘脑束→ 视交叉上核→ 上颈神经节→ 松果体
光线在经过一堆我们叫不上来名字的地方到达松果体后,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%#@&¥,然后,就生成了褪黑素。
光线亮→ 褪黑素分泌✖
光线暗→ 褪黑素分泌✔
褪黑素本身并不是安眠药,而是由大脑松果体合成的一种激素。
它也被称为黑夜荷尔蒙,它是帮助身体进入到夜晚模式的重要信使。
目前的研究发现,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,在白天较低,入夜后开始逐渐升高,在 23 点至凌晨 3 点达到高峰,然后在天亮前急剧下降。
当外界光线明亮的时候,褪黑素的分泌会被抑制,当外界光线昏暗时,就会刺激褪黑素的分泌,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并维持良好的睡眠。
那么,年纪轻轻的我们为什么褪黑褪分泌不足?
因为我们从电脑、电视、手机等电子屏幕接收了蓝光,这些蓝光从视网膜进入大脑抑制了松果体分泌褪黑素。
3
不服用褪黑素,
怎么调节生物钟?
对于没有慢性失眠症状,只是单纯倒时差的人士来说,利用光照来调节生物钟是非常好的选择。不管是飞过去还是飞回来,白天,特别是上午,多享受当地的日光浴,掌握这条规则就能因时因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。
居住在泛极地区域的人(包括如格陵兰、阿拉斯加、北西伯利亚和北欧),每年都会经历光照时长的两个极端 —— 接近极昼和极夜,冬天几乎没有白天,所以那里的人们特别容易出现季节性的睡眠障碍。
挪威南部有个叫Rjukan小镇,因为一年中有六个月见不到阳光,如果想晒太阳的话,要爬到山顶,当地人为了能更方便的晒到太阳,镇上的居民“人造”了一个太阳,在山谷上安装巨大的镜子,这样一来,阳光就能透过镜子反射到镇上。
这三面镜子并不是普通镜,而是投资高达数百万元的发射镜,在它们的作用下,每一天能给小镇的居民们带来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日照时间,所以,白天多接受日光对于调节生物钟非常有利。
《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》里指出:改善慢性失眠,不推荐服用助眠药物,首选改变生活习惯和调节心理才能更好地改善睡眠。如果真需服用药物,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