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下雨就打瞌睡?

立秋之后,南北方迎来雨季。

一声落叶一声秋。

秋天的清晨,微凉,如果窗外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,就越发觉得“是睡觉的好时光啊”。

为什么一到下雨天就特别想睡觉,下雨天为什么和睡觉更配,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一下。

   

1

交感神经不兴奋可催眠

 

交感神经要是不兴奋了,人就会感到困倦。要想让交感神经活跃起来,就需要足够的氧气。

而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,晴天的时候光合作用旺盛,氧气充足,人的交感神经也会很兴奋。

但是遇到阴雨天,阳光被云层遮住,光合作用明显变弱,释放的氧气减少。人体的交感神经因氧气减少而兴奋不起来,人也就容易犯困了。

  

2

昏暗的光线可催眠

大脑里的松果体,有一个重要的作用,分泌褪黑素,但它有个特点,黑夜或者光线暗的时候分泌。

雨天,乌云挡住了太阳光,环境变得昏暗,松果体就开始分泌褪黑素,让人体犯困。

所以,很多对光线敏感的人,夏天会比冬天早醒,卧室如果朝东南方向,也容易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提前醒来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 

    

3

自然的声音可催眠

 

下雨声、海浪声、瀑布声、风吹树叶的声音等,都叫自然白噪声,自带舒适、放松、单调的属性。

心理学和医学上有个“声音疗法“,用的就是白噪音,能改善耳鸣、帮助睡眠,辅助治疗轻度抑郁症和注意力障碍。

下雨天在家,因为被限制住出行,待着待着还容易犯困,下雨仿佛是个“天然催眠法”,很多人一到雨天就喜欢睡觉。

我们的听觉系统像是一个随时待机的警报系统。如果我们睡觉时出现噪音,突然间的变化会吸引注意力,使人惊醒。而白噪音会制造一个遮蔽效应,使人忽略嘈杂的环境,更容易入睡。


 

图片

 

也有研究者认为,下雨天爱睡觉是心理因素,从远古时代到农耕时代,下雨天就意味着休息。因为下雨天不适合体力劳动,人们会躲在家里,休养生息、放松精神,或许还会舒舒服服地睡一觉。

所以,还有一个更合理的解释,就是懒了,想躺~